當黎明的曙光還未完全劃破黑暗之際,一輛輛重型運渣車從草灘村的村道上呼嘯而過,等候裝料的大卡車發(fā)出“突突突”的聲音,排氣管偶爾噴出的氣息“嗞”的一聲,吹起路面上一層塵土,這是青海省民和縣中川鄉(xiāng)草灘村通往金田村主干道的情景,中國安能專業(yè)救援隊的臨時指揮部就駐扎在離受災現(xiàn)場不足百米遠的一間民房里。
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fā)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造成甘肅、青海多人遇難、失聯(lián),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巨量的泥流涌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金田村和草灘村,65棟房屋被掩埋。
地震發(fā)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開展搜救,及時救治受傷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防范發(fā)生次生災害,盡快組織調撥搶險救援物資,搶修受損的電力、通訊、交通、供暖等基礎設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中國安能集團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李強總理批示,第一時間召開黨委常委會議,傳達學習總書記指示精神,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展開救援行動。
鐵心向黨,千里馳援奔赴災區(qū)
震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地震發(fā)生后,中國安能集團黨委根據就近用兵原則,按照應急管理部調度指令,派出由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郭建和帶隊的工程、水文、地質專家組當天趕赴災區(qū),同步抽調中國安能第二、三工程局所屬常州、成都、西安基地和重慶救援隊以及青海羊曲、山東泰安練兵項目部,共396名專業(yè)救援力量,攜帶多功能救援挖掘機、大功率裝載機、生命探測儀、應急機械化橋以及各類車輛等189臺救援裝備,于19日凌晨從6?。▍^(qū))9個方向馳援災區(qū),成為最早到達現(xiàn)場的工程救援專業(yè)力量。
地震當晚,甘肅、青海等地震感強烈,遠在青海興??h羊曲水電站練兵項目部的羅友全正在值班,打開手機,發(fā)現(xiàn)朋友圈里都是地震的消息,“震中在積石山,震源深度……”羅友全趕緊測算到達震中所需要的時間、路線,準備好出動車輛和設備,憑借多年的搶險經驗,羅友全立即召集人員,做好出動準備。這一夜,他和隊友們都沒有好好休息,剛剛吃完早飯就接到基地指揮中心下發(fā)的指令,緊急趕赴震中積石山。
常州方向——中國安能二局常州分公司第一時間從常州救援基地、山東泰安練兵分隊等地抽調50余名救援隊員,攜帶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等26臺(套)裝備于20日凌晨3時全部抵達受災區(qū)域。
重慶方向——中國安能三局重慶救援基地抽組救援骨干36人攜帶28臺(套)裝備千里馳援甘肅省臨夏州。
成都方向——中國安能三局成都基地抽組43人,攜帶多功能挖掘機、全地形救援車、應急機械化橋等21臺(套)重型裝備,以全程摩托化的方式,通過“駕駛員+車長+安全員”分組輪換的方式,晝夜不休,歷時20余小時,于12月20日上午抵達青海民和災害核心區(qū)。
各方救援力量奔赴災區(qū),中國安能集團指導組在途中快速研判情況——
“我們要發(fā)揮工程救援的專業(yè)優(yōu)勢,在關鍵時刻關鍵部位為國家和百姓分憂解難?!惫ê捅硎?。
快!快!快!人民至上,分秒必爭。
得知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發(fā)生超大面積泥流致多人被埋的情況后,中國安能前方指導組將救援力量分兩個方向部署到災區(qū),一部分前往積石山震中對接任務,承擔大河家鎮(zhèn)物資搬運、帳篷搭建、受災群眾安置等工作;一部分直接開進到青海民和縣中川鄉(xiāng)草灘、金田兩個村莊。
一輛輛拖車攜帶大型挖掘機、裝載機等工程救援主戰(zhàn)裝備抵達草灘村。集團安全總監(jiān)王永平帶領專家組成員快速偵測災情,制定搶險方案。根據任務劃分,中國安能承擔草灘村3號、4號、5號點區(qū)域,利用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設備進行開挖清淤,搜尋失聯(lián)人員。
鐵膽攻堅,人員搜救刻不容緩
泥流襲擊后的村莊,淤泥平均厚度3米,有的地方達到5米,道路和不少房屋被毀,中國安能前方指導組根據現(xiàn)場情況,制定“順路開挖、挺進中心、由點拓面、網格搜尋”的戰(zhàn)法,剝開覆蓋層,對泥流造成的失聯(lián)人員展開搜救的同時搶通關鍵道路。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關鍵之時,彰顯國家隊速度。
黑夜、淤泥、寒冷、余震……這次高原地震救援存在難以想象的困難,但作為參加過多次重大災害救援的中國安能專業(yè)救援隊,他們很快找到了“下手處”。
根據聯(lián)合指揮部明確的失聯(lián)人員點位,救援隊員著力打通村中主道路,采取“反鏟接力開挖,裝載機轉運,雙向進占,自卸車出渣,定點搜尋”的處置方式進行開挖清淤,同步拓寬工作面,從南北兩側向核心區(qū)域挺進進行搜救。為了集中優(yōu)勢兵力,指導組將原本部署在甘肅積石山的力量全部調往青海民和。
巨大的泥流覆蓋區(qū)域,挖掘機械擺布在不同的路口要津。為全面掌握現(xiàn)場情況,無人機測繪儀,全站儀等裝備在現(xiàn)場及時獲取一手信息,通過科技賦能為排兵布陣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經驗豐富的挖掘機操作手,中國安能救援隊員郭勝利隨隊伍從常州千里馳援。當他在現(xiàn)場看到大面積的泥流,以及天寒地凍、余震不斷的惡劣環(huán)境時,他意識到清淤搜救刻不容緩。作為一名黨員,他主動請纓擔任操作手。在連續(xù)幾天時間里,郭勝利以每天12小時的高強度工作模式奮戰(zhàn)在現(xiàn)場,不放過一絲希望。
為了加快搜救進度,12月23日晚,中國安能現(xiàn)場指揮部提出將搜救范圍整體劃分為四個區(qū)域進行“搜救加清淤”的安能方案,得到聯(lián)指的高度認可。中國安能承擔1、2號區(qū)域的失聯(lián)人員搜救和清淤。
與時間賽跑,和嚴寒抗爭,搜救進入最吃勁階段。作業(yè)面上,十幾臺挖掘機交錯作業(yè)、相互接力、轉運拋料,將翻挖到最外側的渣土運往4公里外的棄料場?,F(xiàn)場機械轟鳴,24小時運轉不停,挖掘機操作手聚精會神,駕駛設備進行分層開挖和“撒胡椒面兒”式地拋料,挖起一鏟土,反復抖動挖掘機鏟斗,將泥土一點一點撒下來,確保不放過任何發(fā)現(xiàn)失聯(lián)者的機會。
“看似在挖一個點,實際上撬動了整個工作面的淤泥,因為泥流的含水量很高,會不斷往低處流動,前期搜救面推進進度不是很明顯。”中國安能二局現(xiàn)場工程師胡繼峰說道。
日夜兼程與淤泥斗爭,救援隊員全力以赴。此次救援可謂是“危機四伏”,人和裝備稍有不慎,就會掉入泥坑,有時挖掘機整個機身會陷在淤泥里“無法自拔”,不得不依靠其他“小伙伴”施以援手。
“第一次經歷‘泥流’這種情況,救援難度比以往要稍大一些。”搜救出最后一名失聯(lián)人員的挖掘機操作手魏良園表示。因為挖掘機等大型設備比較重,在淤泥中,機身很容易陷進去,淤泥再遇上水,進一步增加了救援難度。在以往的地震救援中,作為挖掘機手,魏良園的任務多是清理建筑物,挖掘面大都有硬基礎,“可以放開手腳干。”這一次在淤泥上很難走,走一步就要探一步,挖掘機的動作減速,力度也變得更輕。除了挖掘,他也要時刻查看是否有被困人員的跡象,“精神一直很緊繃”。參與救災的各級指揮員平均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時,挖掘機操作手高強度工作,進行兩班倒作業(yè),確保人停機不停。
在現(xiàn)場指揮員科學高效的指揮下,挖掘機操作手和安全員、消防觀察手的通力配合下,經過24小時地毯式搜索,12月24日22時,中國安能搜救出任務區(qū)域內最后一名失聯(lián)者,圓滿完成第一階段人員搜救任務,實現(xiàn)了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節(jié)點目標。
經過3天的戰(zhàn)斗,21日15時,中國安能承擔的任務區(qū)域內5名失聯(lián)人員被找到,但最后1名失聯(lián)人員的搜救工作進入了“膠著”階段。
鐵肩擔當,高效完成清淤任務
根據有關部門測定,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積泥涌,堆積體方量估算約有120萬-160萬方。淤泥含水量高、黏性強,白天溫度升高時變得稀軟;夜晚溫度降至零下,又結凍變硬。
清淤相較搜救任務而言,速度大大加快,中國安能的任務面一天一個變化。但為了進一步提高清淤效率,現(xiàn)場指揮部決定每天早上七點,晚六點準時召開交班會,研究搶險任務推進,集智攻關,統(tǒng)一部署各單位人員和裝備,確保達到效率最大化。
集團安全總監(jiān)王永平一天24小時不定時巡查任務區(qū)域,隨時根據現(xiàn)場情況調整力量部署。午夜時分,在現(xiàn)場與各級指揮員一起研究圖紙,確保每個點位能夠按照要求推進,確保每名指揮員非常清楚要完成的任務目標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搶險過程中,人員和裝備不能出安全問題,淤泥覆蓋區(qū)域暗溝水渠多,你們要確保絕對安全?!蓖跤榔皆僖淮味诂F(xiàn)場指揮員。
中國安能二局副總經理吳春波不但要指揮現(xiàn)場作戰(zhàn),還承擔了搶險隊伍力量的對外協(xié)調任務。從搶險開始,他的電話就一直響個不停,任務對接、資源協(xié)調,幾天下來,平均每天走路超過3萬步,因為超負荷運轉,下嘴唇上起了好幾個泡,沒洗過一個澡。
“盡管困難重重,但作為領導干部,要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戰(zhàn)斗在最前沿、沖鋒在第一線,一級帶著一級干,這是水電部隊的光榮傳統(tǒng)。”吳春波講到。
夜間現(xiàn)場的溫度低至零下16攝氏度,在各個工作面上,大家就近尋找可燃物,依靠火堆取暖。各級指揮員晝夜鏖戰(zhàn),緊盯工作面,挖裝運、道路保通、棄料場維護等多支力量高效配合。
中國安能三局副總經理周剛在白班全程帶班的情況下,后半夜還不定時到作業(yè)面查看進展情況,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
“為了提高搶險效率,不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在一線隊員從早到晚幾乎很少喝水,大家的嘴唇很干,但仍在夜以繼日地干。”周剛說道。
經過72小時的奮戰(zhàn),12月27日,中國安能率先完成任務區(qū)域內所有淤泥清理任務,調整后的1、2號區(qū)域形象面貌發(fā)生了極大變化,基本恢復到了地震前的情況。
“中國安能確實是工程救援的國家隊,你們制定的方案科學合理,落實工作堅決有力,效率極高?!贝舜吻嗪U饏^(qū)指揮部總指揮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政治委員賀衛(wèi)民表示。
27日后,根據現(xiàn)場聯(lián)合指揮部的要求,中國安能進一步向南拓展工作面,繼續(xù)承擔還未完成搜救工作的任務區(qū)域一半面積。中國安能集團安全總監(jiān)王永平被聯(lián)指任命為清淤搜救總指揮,統(tǒng)一指揮整個工作面的清淤工作。
經過徹夜戰(zhàn)斗,12月31日凌晨1點,最后兩名失聯(lián)人員被找到。
在此次救援工作中,中國安能搜尋出失聯(lián)人員6名,翻挖淤泥39.8萬立方米,轉運淤積體17.13萬立方米,場內倒運1.49萬立方米,修筑應急便道1265米,填筑石料7890立方米,平整場地4.5萬平方米,打通道路6條(1130米),鋪設鋼板11塊、拆除危房21棟,為此次青海震區(qū)抗震救災作出了突出貢獻。
鐵骨奮斗,牢記使命為國而戰(zhàn)
在參加抗震救災的中國安能近400人隊伍中,黨員比例高達百分之70以上。關鍵時刻,黨員骨干模范帶頭、沖鋒在前,在救援行動中成立“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示范崗”,做到前指有黨委、分隊有支部、關鍵部位有先鋒崗、難點區(qū)域有突擊隊,在面對救援中遇到的重重困難時,盡顯擔當,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人退縮。
中國安能三局辦公室綜合管理負責人馬開甲是甘肅積石山縣人,地震發(fā)生后,得知消息的馬開甲第一時間主動請纓,要求趕赴災區(qū)。作為土生土長的積石山縣人,馬開甲對災區(qū)人民有著深厚的情感,也非常熟悉家鄉(xiāng)的情況,這使他成為搶險救災工作的最佳“向導”。在向災區(qū)機動途中,馬開甲與家人聯(lián)系,實時了解災區(qū)的最新情況,為搶險救災提供寶貴的信息資源,抵達災區(qū)后,他又承擔了救援隊伍之間的聯(lián)絡協(xié)調工作,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組織和協(xié)調能力,負責隊伍的物資和生活保障,讓奮戰(zhàn)在一線的救援人員無后顧之憂。雖然他家就在離民和縣草灘村20公里外的積石山,他卻“三過家門而不入”,選擇堅守崗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實干擔當詮釋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地震發(fā)生后,作為中國安能重慶救援基地生命探測儀操作手的盧世超隨隊千里馳援。此時,他剛出生的孩子尚未滿月,作為一名護士,盧世超的妻子非常理解他,得知丈夫要去支援甘肅,還在坐月子的妻子鼓勵盧世超:“你放心去吧,別擔心,我能行?!?/span>
盧世超和戰(zhàn)友在抗震救災一線奮戰(zhàn)了13天,轉運物資、搶通道路、清理淤泥、聯(lián)合搜救連軸轉,完成了一項又一項任務。孩子滿月當天,他通過手機視頻和家人遠程團聚,分享孩子滿月的幸福時刻。盧世超講到:“作為一名工程救援國家隊的救援人員,抗震救災是責任,更是使命,錯過小孩滿月,有點遺憾,但我不后悔?!?/span>
當接到救援出動的任務通知后,常州搶險救援大隊大隊長尹永殿正在醫(yī)院陪伴發(fā)燒的孩子,他深知,作為基地主要領導,如果不前出一線,常州基地的士氣和戰(zhàn)斗力將深受影響,尹永殿只能把照顧孩子的重任交給妻子,帶領搶險隊員從常州穿越2000公里趕赴災區(qū)一線。攻堅幾個晝夜后,他的嗓子逐漸沙啞,腫痛的扁桃體像一根鋼釘橫亙在他的喉嚨之中,他仍然強忍疼痛在現(xiàn)場協(xié)調指揮。
“兩個孩子燒成這樣,沒能陪在你們身邊實在愧疚?!背燥堥g隙,尹永殿面對屏幕對面的妻子聲音顫抖不已,但妻子卻叮囑他“注意安全,保重身體!”還未等尹永殿回應,對講機里傳來了新的指令,他只能匆匆掛斷電話,再次起身向著黨員突擊隊隊旗飄揚的泥沙中走去。
歷時近半個月的戰(zhàn)斗,中國安能圓滿完成積石山6.2級地震救援任務,在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候,充分發(fā)揮“水電鐵軍”精神,扛起萬千重擔,攻堅克難、敢打必勝,在一次又一次重大任務中,書寫了忠誠于黨、不負人民的經典篇章。
(撰稿:趙洪虎 劉北川)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所屬類別:公司新聞